一堂课引发的现代教育变革
—湖州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建成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学生们正在上一堂特殊的课程。这堂课的“教师”不是大学教授,而是一堂小学课程。
上课铃声响起,代替了黑板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间小学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角的度量……”
原来,这是一堂现场直播的课。屏幕里,小学生听的是教师讲的课;屏幕外,大学生上的是“实训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抓住这一契机,去年,湖州师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实验中心开发了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系统,并陆续与湖城中小学对接,在全国师范类院校中率先建起了集“教学、科研、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引发了一场现代教育变革。
师范生与中小学课堂近了
师范生走进一线课堂,开展课堂观察与听课,是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最重要的一环。教师教育学院一直很重视学生实践教学中见习环节,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学校分别在学生第二、第四和第五学期安排了4周时间的教育见习,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观摩课。
但是,现在随着大学扩招,师范生的数量每年都有所增长,能安排学生去听课的中小学数量已经无法满足众多师范生的听课需求。如何突破以往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缩短与小学课堂的距离?
“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目前,要组织见习,时间和空间上与中小学对接越来越难。一方面大批量组织学生听课会影响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对每位学生来说短短4周内能听到的课也屈指可数。”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勇介绍,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教学观摩,切实解决了师范生听课难这一矛盾。
仔细观察,在大学的实验室里,电视屏幕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中心板块直播教学进程,屏幕一角显示着课件内容和教师的板书。而在合作对象月河小学的互动平台实验室里,教室前方安装了黑板和电子白板,任课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写下的内容都会被自动存储,直播的镜头则是声控的,可以自由切换。
通过看“现场直播”,学生能直接感受中小学教师的经典教学法。而且,每次视频都能自动生成,被数字化保存下来。大学师生可以通过录像回放,对一堂课进行深入研讨。
教学观摩贯穿四年
“以前教学法课,都是理论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太爱听,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学院也请一些中小学教学名师为师范生做教学法讲座,虽然有一些生动的实例,但还是停留于‘你讲我听’的阶段,没有现场感。”教师教育学院方玺博士说,网络互动平台建成后,进一步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更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听课,可以将观摩课这一实践教学法延长到师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观摩到自然状态下的小学课堂,提高常态课堂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而且新建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实现了教学互动。师范生坐在大学课堂里,不仅能实时通过大屏幕看到对方上课的情形,还能通过话筒与对方进行通话。
每一次听课,大学生们也有特别的功课:重点观察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程序的安排、课堂状态的调控及教师教学风格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这样的上课方式好像比较吸引学生。”“你看,老师在介绍生活中遇到的角时,学生们听得最认真,回答问题也最积极。”“一节课的节奏把握很重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到坐在后排的学生。”……一堂小学地理课听下来,大学生们议论纷纷,对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自然地理基础”课程教师孙云芳,现场向学生点评该堂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法:“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事先建立了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时间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据了解,这一平台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还被推广到了学生的实习过程。“我们在实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老师在大学实验室就能看到我们上课的情形,并在课后用平台进行对话指导。回来后,我们还可以看自己上课的视频,了解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陈里丹说。
大学和中小学实现共赢
“这个平台不仅将师范生学到的大学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各中小学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专家服务平台,用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大学专家可以通过视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指导,中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大学专家的课后交流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疑惑,从而提高授课技巧,实现‘双赢’。”李勇说。
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师范类学生对中小学教学现状的了解,提高师范生技能,更能实现资源共享,使大学和中小学实现共赢。可以说,这个平台兼具观摩、交流、点评、研究等多项功能。据李勇介绍,教师教育学院还将组织专家听课、点评,与中小学合作研究课堂教学,参与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除月河小学外,学院还计划将该平台推广到湖州市其他的中小学、幼儿园,覆盖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和“制高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人才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正是牢牢抓住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手段,走在时代前沿,率先在全国师范类高校建起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将小学课堂“搬进”大学教室,打破了传统课堂观摩形式,进一步拓宽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
书记点评
专业教学与教育 实践的有机衔接
在精英教育时代,传统意义的高校师范生培养要经历专业理论学习、师范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环节。因此运行过程中,师范院校很少感觉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压力。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特别是教育系统招聘教师不再仅限于师范毕业生,师范专业办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唯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我校教师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密切合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网络互动平台,将中小学课堂“搬进”大学课堂,是我校走“校地共育”培养人才道路的有益探索。高校拥有一批掌握教育理论的专家、学者,但他们的研究旨趣较少涉及中小学教学,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师范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有机衔接。
一方面,专业教学内容延伸到了中小学课堂,师范生在高校可以直接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况,和专业教师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得失,有利于带着问题积极地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运用教育理论点评、解析这样的直观教材,无疑会提高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与中小学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双方形成了常态互动的协作型教学研究模式,实现了高校与中小学的互惠共赢。(作者刘剑虹系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