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沪高校共享课程受热捧 上课形式和考核更多样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3-15

由上海市教委发起、上海市三十余所高校参与建设的上海高校共享课程日前陆续开课,首次入围的共有7门课程。3月5日,共享课程之一的《哲学导论》在复旦大学校园正式开讲。该课程计划选课人数为1072名,但申请的学生数达到1219名,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哲学导论》 由有“哲学王子”之称的复旦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主讲,由6所高校的7位学者共同执教。由于申请人数超过了计划数,其中的147名同学只能等待候补。从选课人数看,《哲学导论》课已成为国内高校最大的通识课程。
  在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医学院陆斌杰教授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共30学时,上课点主要分布在仁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新华医院和交大医学院实训中心。该课程面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实用性强,受到学生热捧。此外,李康化教授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教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关增建教授的《科学技术史》也都很受欢迎。
  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介绍,已开出的共享课程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通识教育课程。共享课程在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化。比如在《哲学导论》课中,许多时间属于讨论课,1072名学生分成46个小班,每月讨论哲学课题,上课形式已不限于课堂教学,考核成绩构成比例中,讨论课成绩将占40%。据悉,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未来计划开出100门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课程。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