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重要动向 > 正文
汕头大学教师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4-12

汕头大学教师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3-4-7 0:36:33

教育部近日正式公布了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我校商学院林丹明教授等人撰写的论文《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Mat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hina?》喜获三等奖。这是我校论文类成果首次获得该奖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3年评选一次,自1995年以来已评选六届,一直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代表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本次评选的是200811日至2010123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Mat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hina?》是林丹明、梁强、徐宗玲、李润钿、解维敏发表于《亚太管理学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年第9期的论文,该刊是亚洲管理学会的官方刊物,2011年的影响因子为3.062,在SSCI收录的168种管理学期刊中列第21位。

精神卫生中心举行伍正谊教授塑像揭幕仪式

2013-4-8 6:43:28

为进一步弘扬医院文化,缅怀创始人伍正谊教授,43日下午,精神卫生中心在塑像景观花园前举行伍正谊教授塑像揭幕仪式。医学院执行院长边军辉、伍老家属伍必涵教授及全体员工,包括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参加了仪式。仪式由中心党总支书记姚锡涛主持。

伍正谊教授是汕大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创始人、汕头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第一任院长、我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医学心理学家。1987年,在李嘉诚先生的支持下,创办了汕大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打破传统精神病院的封闭、禁锢模式,以充分尊重病人人格和尊严的高度人文关怀的办院理念及建筑园林化、管理开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疗综合化的管理模式,被誉为我国“21世纪精神病院发展模式的雏形

揭幕仪式开始,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黄庆军首先向出席揭幕式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并致辞。他鼓励全体员工发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以塑像景观花园为院史教育基地,秉承伍老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将人文关怀管理模式发扬光大。中心员工代表、护理部陈静芳主任,睹物思人,在哽咽中回忆了伍教授生前对病人、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教诲,以及临终前仍心系患者、心系医院的场景,令在场的许多员工、尤其是曾亲耳聆听伍老教诲的老员工流下了崇敬的热泪。伍必涵代表家属感谢中心对伍老办院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对精神卫生中心取得的成绩也给予高度赞誉;边军辉代表医学院向伍正谊教授致敬,并鼓励精神卫生中心发扬医院文化、打造医院品牌。

随后,边军辉、黄庆军和老干部代表共同为伍教授塑像揭幕,全体人员向伍教授塑像鞠躬礼敬,深切缅怀伍正谊教授的功绩与贡献。伍正谊教授塑像成为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文化的象征和院史教育基地,伍正谊教授精神将引领精神卫生中心谱写出事业的新篇章。

南极科考计划书比赛落下帷幕 霍霞教授分享环保理念

2013-4-9 3:25:50

汕头大学南极科考计划书比赛颁奖礼于42日晚在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获得本次计划书比赛一等奖的霍霞教授在现场开展了以关注环境关注健康为题的环保讲座。

颁奖礼上,汕头大学副校长李丹教授,李嘉诚基金会冯兆麟博士、麦詠诗小姐以及学生处喻洪处长,分别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入围奖等16位获奖师生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南极科考计划书比赛是汕头大学2014南极科考探险项目的第一轮选拔活动,比赛中共有167名师生提交了计划书,共有5893名师生参与了投票。经全校投票和评委评选,徐玉玲等98名本科生与霍霞等26名老师入围体能测试选拔。

随后,一等奖获得者霍霞教授以关注环境关注健康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其环保理念。

霍教授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此前已发表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各方赞誉,其论文也被TIMES等知名媒体多次引用。她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环境污染对胚胎和新生儿的影响。她以汕头的贵屿和濠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空气中PM2.5粒子含量和人均血铅含量水平等数据。数据表明在贵屿这个以废旧五金回收业为主业的地方,居民体内血铅含量严重超标,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贵屿工业污染严重的状况是整个中国控制污染不力的一个典型现象,霍教授还列举了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的垃圾处理和污染处理的范例与之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霍教授介绍说,中国现在面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虽然之前国家颁布的PM2.5细颗粒物的标准比原来PM10的标准严格了许多,但是中国80%的城市都难以达标,所以PM2.5的标准在中国短期内很难实现。

霍教授还提醒道,厨房的油烟和办公室内喷墨打印机工作时都会散发出PM2.5细颗粒物,而这些细颗粒物都是可入肺颗粒物,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大家应多予以注意。

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到如何为中国的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霍教授认为最简单的是拿起自己的相机,把周围的污染情况曝光到网上,以引起政府与公众的重视,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弱势群体。许多听众都表示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并且致力于发掘如何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健康地生活。


林钟涛先生莅校分享南极之行

2013-4-9 3:31:51

 “在南极,不要随便搬动动物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哪怕是动了一块石头,对于一只企鹅来说也可能变成很痛苦的事情。林钟涛先生以居住在内陆的帝企鹅为例,他们居住的地方离海边起码上千公里,要从海边把一块块石头搬回去盖房子,对我们来说很轻易,对动物就很难。他以这个例子来提醒学生,到南极科考探险不要动属于原本生态的每一样东西。

47日,在去年曾参与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南极活动的林钟涛先生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分享了其南极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南极登陆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等。林先生强调说,本次讲座的目地是通过介绍自己旅程中的经验、不足、失败之处,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带回来太多遗憾

来自潮州饶平的林钟涛在201212月参加了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南极,此次活动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极地旅行品牌机构德迈国际、探索者等联合推出的。游轮从阿根廷启航,穿越德雷克海峡,横跨西风带,登陆南极。在为期半个月的旅程中,他与国内极地科学家、摄影家和外国航海家、探险家同行,解读南极,记录南极。

林钟涛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登陆南极的前期准备和注意事项,内容涉及生活必需品的准备、携带现金及护照的问题、摄影器材及技术的配备、乘坐国际航班及游轮的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林先生建议前往的师生做好地理、科普知识的储备,以便更好地进行考察,在登陆南极之前也会有专家学者在考察船上给大家进行培训,届时大家可以踊跃提问,考倒专家。林先生还鼓励学生沿途多考察别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分享了自己在阿根廷、火地岛拍摄的照片,他说,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家

林钟涛表示,南极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企鹅会友善地和你打招呼、朝霞及晚霞齐出现……同时,为了防止对南极环境的破坏,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比如登陆前对接触地面的设备进行消毒、拍照要和动物保持至少五米距离、不能踩踏南极的植被、不能搬动石头等。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