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金融时报:网络公开课名过其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4-16

      人们把这称为高等教育的“Napster时刻”(指行业的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上公开、低成本地传播。Napster是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音乐分享网站——译注)。企业衰落的杰出记录者、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称,大学将被“革命性的创新”所颠覆。

    英国《金融时报》母公司培生集团(Pearson)的首席教育顾问迈克尔•巴伯爵士(Sir Michael Barber)称:“一场雪崩正在到来。”对于那些认为大学曾经成功抵挡住远程教育等威胁的人,麻省理工学院(MIT)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真的这么说了):“这一次可不一样。”

    他们说的是Mooc:将世界最著名教授的课程制成在线视频的“大型在线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既然能在iPad上免费听课,为何还要花大价钱上一流大学去学习相同的课程呢?

    推广公开课的机构纷纷涌现,其中有些是非盈利性的,也有些则看到了商机。

    后一种机构包括Coursera和edX。Coursera已与62家大学签约,正在研究开发就业安置服务等潜在收入来源;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edX则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公开课的威胁多大?克里斯坦森的观点是否正确,即这些低价课程对大学的影响,与Napster对音乐产业的影响和小钢铁厂对钢铁产业的影响是否相似?但公开课可能被过度炒作了,原因有三:

    ●学生学到什么,不如在哪里学(或不学)重要。你对大学课程还有什么印象?是激发灵感的那位古怪作家,还是某位教授随意的一句话?优秀的大学为我们开启新的思维方式,但我们为考试而背的东西大多在一周后便忘个精光。

    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它与就业几乎毫无关系。雇主聘用哈佛或牛津(Oxford)等大学的毕业生,看中的是什么?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才智,和坚持到底的意志。

    一流大学录取他们,同时也为雇主提供了一把衡量谁是最优秀学生的标尺。商学院也是一样。没人会以为刚出校门的MBA毕业生已经做好管理企业的准备。雇主对一流毕业生的期待仅限基本的读写和数学能力。雇主知道,其他的一切都必须工作中教给他们。

    不太出名的大学呢?巴伯爵士在近期的报告中提到,很多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技能不满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些大学(包括以前的英国理工专科学校)让学生们很早便参与真实的公司项目。但这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个别指导,绝非低成本、大众化的“Napster时刻”所能实现的。

    ●视频讲座很难让人集中注意力。一些在线讲座网站点击量惊人,但人们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切换至Facebook。在新闻领域中,我们认为用户连续观看三分钟视频就是不错的成绩,而连续观看五分钟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

    ●希望亲身参加讲座的人数在上升。抱怨台下学生寥寥的教授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技艺了。伦敦最大的文学节“犹太图书周”(Jewish Book Week)本月售出1万张门票。在威尔士边境小镇瓦伊河畔海伊(Hay-on-Wye)举行的海伊文化节(Hay Festival)去年售出25.4万张门票,在墨西哥和孟加拉国等国还有姊妹节日。

    去年,在纽约、香港、悉尼、墨尔本、雅典和新加坡拥有营业许可的英国组织Intelligence Squared举办了30场辩论和演讲。尽管能在网上观看,但辩论和演讲的门票仍然售罄。

    为何人们喜欢前往现场?因为公众活动氛围浓厚,你可以向周围的人了解到哪些观点值得聆听。如果你打瞌睡,那身边的人也都在打瞌睡。当人们开怀大笑或是身体前倾时,你便意识到出现了重要内容。学习是群体性活动。

    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本月举行了一次以在线教育的革命为主题的峰会。几所大学的校长和公开课的拥护者现身会场,发表了三场主题演讲,举行了三次小组讨论和一场晚宴。

    我很想告知大家更多详情,但截至写稿时峰会的视频尚未公开,所以我不知道是否有与会者发现了其中的讽刺之处。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