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学• 科研• 服务>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语文教学:大学与中学的异同
来源: 作者::李浩 时间:2013-5-10

   大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都是作为人文学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从人文学的本质来看,这两者是相同的。一些表面的差异人所皆知,不值一提,但稍微具体细微的差别还是值得区别的,以便从业者能保有一种教学自觉,更好地适应并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初级与高级。毫无疑问,小学与中学(初中与高中)是语文教育的初阶,而大学则是语文教育的进阶和升级,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难易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加强。中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导入,要深入浅出,要引人入胜,要趣味盎然,但大学是语文教学的展开和深入,要本色当行,要博大精深,要让学生有敬畏感:敬畏经典,敬畏大师,敬畏传统。

  规范与开放。中小学语文更多的是一种规范的教学,而笔者理想中的大学教学则应更多地打破规范。中小学语文入门须正,但只要达到基本的底线要求即可,而大学的中文教学则应上不封顶,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素养与专业。中学语文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包括基本的母语素养。而大学教育除了被嘲讽为“高四”语文的“大学语文”或“大学国文”外,其他课程都是一种专业教育,每门课程都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与狭义的语文渐行渐远,分野越来越明显,如实验语言学、现代语音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等,更接近社会科学或技术科学,与传统的人文学科区别很大。

  示范与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整体上更多的是一种示范教学,而大学中文教学则应更多地强调研讨、探索、质疑、批判。

  应试与职业。如今,很多人对中学的应试教育群起而攻之,认为如果中学教学是应试教育的元凶,那么各门课程都是帮凶。笔者个人并不太同意这种看法。原因如下。

  首先,为学生教点应试技巧并没有错。其次,如不取消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务员、考律师等各类的以考录取、以分数定终身的做法,那么应试就不会,也不可能被取消。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是职业生涯的初步,作为职业工作者,在一个更大、有更多变量的评价系统中,准入的条件、评价的标准更复杂,但应试也是其中一个环节。大学或大学毕业后不是没有应试了,而是更大、更多、更难的一种应试,仅仅检测识记的闭卷式笔试反倒下降为一种最简单、最原始、最小儿科的测评方式。

  中国文化的至高境界讲中庸,但在实际中我们最容易走极端,包括对大中学教学的异同认识。在坚守或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同时,笔者希望中学老师多鼓励学生“仰望星空”,而大学老师则应多鼓励学生“脚踏实地”。

  (作者系西北大学教授)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