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验• 实训• 实践>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教师抑郁"不是狼来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5-22

    本学期初期,区里某学校一位老师抑郁成疾,不得已从我校临时调人去顶了缺.当时我们觉得这是极个别的案例,甚至觉得我们自己学校充满阳光和活力,看,我们的老师多健康,一派和谐欢快的场景.

    但最近数日发生的情况让我开始关注这个有点神一样的问题,有几位老师接二连三的出现心理问题,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上班无趣,生活无味,经医院专家诊断,乖乖,都有抑郁症的迹象,或初期,或中期,若不引起高度重视,离发生疾病质变亦不远亦!难道是真的狼来了吗?

    教师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先找找病因吧.

    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太多的颂扬,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学,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但获得的心理报偿却日见减少。加之如今的父母们爱子心切,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事情,教师们常常首当其冲,遭到家长们的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首先归罪于教师。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了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 “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心理枯竭。”专家认为,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对教师个人来说,心理枯竭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导致虐待孩子、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进而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心理枯竭所伴随的成就感降低,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

    如此看来,教师得抑郁症还真有机会!唉,教师也是普通人,既非神人的化身,更非超人转世.面对如此复杂纠结的工作环境,能控制自己不犯神经错乱就是对社会的负责了呢!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吗?有什么治病良方吗?

    可以这样做做----尽量给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管理,疏通沟通渠道,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建立起公正平等的评价体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再教育和发展机会等。此外,校领导应采取支持和鼓励参与的管理风格,主动关心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起居情况,有困难及时解决,有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

    似乎还不够,感觉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比如切实增加教师待遇,提升职业幸福感和可靠感,比如家长和社会的包容理解以及积极配合,减少教师的孤立感和挫败感,比如教师自身需走出狭小自我空间,养成学习习惯,强大内心,强健体魄,善于结交朋友,培养有生活情趣的兴趣爱好,如此这般那般,呵呵,让抑郁见鬼去吧!

    教师抑郁有如狼来了,对学校对学生对教师影响太大,都来关注一下吧!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