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深度的田野调查绝非以猎奇心态去理解村落故事,而是要从民众的角度去理解与反思中国历史或区域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青年学者麦思杰致力于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从2002年起,他便在西江流域展开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搜集到大量民间文献。麦思杰希望在结合正史文献的基础上,将搜集到的民间文献置于具体时空中,以整体眼光研究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构建的历史过程。
从老百姓身上理解区域历史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兴起,“目光向下”的民众史研究受到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走进田野搜集民间文献,自下而上地审视国家制度在民间社会推行的历史过程,成为许多社会史、社会经济史学者的重要研究路径。
“行走于村落,史书所记载的重大事件不再是远离老百姓的历史叙事,而是确切塑造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存在。在田野调查中,我发现的不仅仅是新史料,更重要的是在具体时空中读出了鲜活的历史。”带着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念,麦思杰走访了西江流域的大量村落,搜集到许多从未被史学界发现或使用的民间文献。2007年,他在广西黄姚地区发现了大批保存完整、信息丰富的碑铭。通过对这些碑铭的解读,麦思杰对西江流域土司制度的内部差异、两广贸易与土著社会的构建等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为了真正从老百姓身上理解区域历史,麦思杰观看了许多村落的宗教仪式,跟随村民走访了多个庙宇,解读村民内心深处的文化序列。他告诉记者,深度的田野调查绝非以猎奇心态去理解村落故事,而是要从民众的角度去理解与反思中国历史或区域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谈及黄姚调查研究的目的时,麦思杰认为,对村落的深度观察是他研究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的基础,只有在细致重构村庄历史的基础上,才能从更加宏观、整体的角度读懂大历史。
田野工作只有打破学术藩篱才会变得有价值
“山头主义是学问的大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必须学习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帮助历史学者更好地挖掘史料深处的意义。田野调查也只有在打破学术藩篱的前提下才会变得有价值。”麦思杰说,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在不少具体问题的分析上都会给历史学者许多有用的帮助。
麦思杰告诉记者,田野调查不仅能克服传统史学非文字文献的搜集与分析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而且还可以在口述资料中发掘女性、儿童等“边缘群体”的声音。只有走进田野,以老百姓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对于民众的意义。
今年4月,广东商学院成立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作为中心成员,麦思杰希望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转到西江流域商业史研究上来,以西江流域的河流网络为切入点,讨论明清以降商业活动与沿岸土著社会构建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思路,麦思杰说:“以整体视野研究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史,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是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过,我希望自己能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明清走向近现代,然后为自己的家乡——梧州写一部城市商业史。同时,整体史的研究,不仅是我个人的理念,也是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的追求。”
走基层感言
学问是一辈子追求的事情。十年的田野调查只是一个学术起点,希望我的调查经历和收获能让自己的学术道路走得更踏实。——麦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