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虚拟第三学期"课程平台正式上线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8-15

中国政法大学“虚拟学期”上线

课程纳入培养计划 网上修读可计学分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虚拟第三学期”正式上线,不仅为学生提供十余门可通过网络修读的课程,还将其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学生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据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于志刚介绍,“虚拟第三学期”首次开放时间为8月1日至9月15日,在此期间,学生登录课程平台,就可以点击观看任课教师提前制作的教学视频,并通过课程平台完成作业、讨论等任务。 

  “虚拟第三学期”分为学分修读课程和辅学课程两部分。学分修读课程主要是专业选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程,完成相应学习并通过考试可作为选修课计入学分,而辅学课程则主要是该校多年积累的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只作为辅助学习内容,不计入学分。 

  于志刚说:“虽然现在国内外都有很多视频公开课,但是学生的使用率并不高,我们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网络课程资源纳入培养计划,使其更加系统化。” 

  中国政法大学对网络课程的定位是传统课程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按照规定,网络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的5%。此次担纲网络课程的袁钢副教授告诉记者,专业课必须是新开设课程,而不是把现实课堂中的教学照搬到网络上。 

  记者在课程平台上还看到诸如魅力科学、物理与人类文明、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自然科学类课程。于志刚说,这些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是从外校引进的,很好地弥补了该校没有自然科学学科的不足。 

  青年教师雷磊告诉记者,他开设的“法学方法论”每四个课时就要设置一个讨论问题,学生在网下还要有一定量的原著阅读,加上最后的论文,共同构成这门课的成绩。 

  这种新潮的学习方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学生的欢迎。据学校教务处统计,这次共有700多人报名修读“虚拟第三学期”课程,今后该课程计划以每年四次的频率循环开设。选择该课程的邹冰告诉记者:“这种微博式的交流比课堂交流更灵活和轻松,没有课堂上的紧张感。”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