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重庆大学:《红楼梦》成为会计学专业授课教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0-30

     “同学们,今天讲《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请大家翻开书。”如果你认为这是文学课,那就错了。教室里满满当当,近百人都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大三会计专业的学生,正在上“财务管理”这门课。主讲教师田翠用“探春经营大观园”的例子,讲解现代公司如何扩大资金来源问题。

  “我们先把贾府看作一个公司,甚至一个企业,从而一探究竟。”田翠讲解着,探春受到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由原来的“消费”场所,变成了“生产基地”,变“支出”为“收入”。

  据探春分析,大观园中如果生产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可值400两银子。可惜,贾府上下没人去合理开发和利用。探春委派婆子媳妇分别承包,一来坐享其成,二来可节约一大笔费用,三来大观园有人照料,更显整洁有序。连“无知”的李纨对探春的做法都赞不绝口……

  “财务管理内容本身很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田翠说,将《红楼梦》引入课堂,学生爱听故事,挂科率也下降了一半。

  “引入《红楼梦》来讲解财务管理,是受到老师的启发。”田翠说,自己读本科时,老师用《水浒传》来讲组织管理、职责分工等方面的内容,从小爱读名著的田翠听得津津有味。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承担基础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

  “刚开始,我还是按照老路子,按照课本上的来教。”田翠说,后来发现,教材内容吸引不了学生。学生又迫于点名和挂科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由此产生出不少教室里的“低头族”。

  人在心不在,会计专业课的挂科率高达10%。于是,田翠大胆引入《红楼梦》中的经典案例,讲解会计学知识。“《红楼梦》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她说,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学期期末,挂科率降至5%。

  学校不少教师也竞相引入《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这些名著通俗易懂,又有故事情节,学生当然爱听。”田翠说。

  学生信丹告诉记者,在没有引入《红楼梦》教学案例之前,不少同学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课堂里“死气沉沉”。引入名著后,不少同学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学生常欢在同学眼里是一位“红学家”。宁荣二府的关系,她讲得头头是道,室友也听得津津有味。“自从引入《红楼梦》案例教学,我们班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提升了不少。”常欢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