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重要动向 > 正文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六边形柱状"隐身衣"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11-1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六边形柱状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从事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他们相信,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

  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物体就能 “隐身”,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理论上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隐身效果。在实验上,他们研制出一种六边形柱状“隐身衣”,其工作频段可达整个光波段。另外,该团队还制作出了微波段圆柱体隐身器件等。

  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不仅对“隐身衣”从理论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有效降低了其实现的复杂度。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六边形柱状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博士郑斌整理一件“隐身”装置。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六边形柱状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隐身”装置。一束光在该装置内“转弯”,但穿过装置后仍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六边形柱状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