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北京论坛在京召开,在以“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和知识共享”为主题的教育分论坛上,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成为此次分论坛关注的核心议题。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赵国栋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开发中的投入与期望。近年来,北京大学在通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进行知识分享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如何能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保证并提升教育质量,与会学者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来自恩波利州立大学的马库斯.D. 柴尔德里斯教授则提出了六个改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方法。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认为未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并不能代替大学生的教学工作,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确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体验。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可以满足持续专业发展的要求吗?”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郭琳科教授对此做出了回答。他认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对持续专业发展有帮助,但还要开展很多工作来确保学习计划中的学习目标能实现。其中,如何在教育中使用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是尤其重要的。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出现与推广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深刻改变。北京大学的尚俊杰教授认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流程再造,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在课程模式上,非核心课程将设备化,教学组织将专注于核心业务;课程管理将更依靠数据进行。尚俊杰教授总结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是一种新的希望,但并不是万能的,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教育的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