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毅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高毅勤教授,41岁,山东沂南大庄人,1986年从沂南大庄中学初中毕业,1989年沂南一中高中毕业,199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93年—1996年在中科院化学所攻读硕士学位;1996年—2001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udolph A. Marcus(鲁遴夫·马库斯)教授,其间有论文在《Science》发表;2001年-2002年间在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后,2002年—2004年在哈佛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为Martin Karplus教授。2005年-2009年,他成为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化学院助理教授。2009-现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理论/计算机化学、生物物理。
高毅勤教授在研究中发展了高效分子模拟方法等理论工具、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化学统计力学模型、深入探讨多组分溶液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紧密联系实验研究。一系列理论预言被实验研究组进行实验验证,其中包括Trpzip折叠机理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有机共溶剂对液态水结构和动力学的影响、甲酰磷酸合成酶内分子输运机制等。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Science》《Cell》各一篇,《PNAS》3篇。曾获美国Searle Scholar,Dreyfus新教授奖和Clauser Prize奖。
高毅勤教授根据自己的体会认为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修养:充实自我、独立思考、宽容豁达、热爱生活。
附: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鲁道夫·阿瑟·马库斯谈他的学生高毅勤
(Rudolph Arthur Marcus)
鲁道夫·阿瑟·马库斯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尚在婴儿时期就与麦克基尔大学有亲密接触——母亲推着他在校园散步时就对他说:“你长大后要上这个大学。”他的两位叔父都是该大学的医学博士,果然,马库斯在此读到博士生毕业。马库斯从小喜欢读书,尤喜数学和化学。由于父亲学历不高,他的学术偶像是两位叔叔。但马库斯很爱自己的父母,他崇拜父亲的体育才能和母亲的音乐才能。在做博士后的时期,马库斯意识到自己对理论化学的兴趣,认为“做实验太花时间了,老有一种冲动想把那些实验用的玻璃器皿打碎”。由于加拿大没有研究理论化学的条件,1948年,马库斯向美国4所大学的著名教授申请做理论化学博士后,被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赖斯教授接收。1978年进入加州理工大学。马库斯是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马库斯因“化学系统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于1992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时年69岁。
中国记者2001年到美国采访马库斯教授的时候,他介绍起了自己的中国学生高毅勤,他说高非常优秀,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化学系和加州理工大学2001年度最优秀论文奖,并介绍记着采访一下他。
谈到研究方向,马库斯说目前我有很多研究方向,其中之一还是关于电子转移的,在离子溶液和金属电极间的电子转移过程,由于电子的能量特别高,所以它们转移到金属原子的最高能级上,其中一些跳到较低能级上产生发光现象,我的一个学生试图用理论解释这一现象。第二个研究的课题与我发展的另一个理论有关,用来描述气态中的解离反应。还有就是研究臭氧层中氧同位素的变化,20多年来没有人能解释这个现象,我的一位中国留学生高毅勤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还研究光合作用中激发态电子的转移运动以及合成酶的机制。大自然给了我们无数的问题去研究,当我们解决一些之后,又会有更多的问题冒出来。
记者问马库斯教授,您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马库斯讲授说,最重要的是勤奋,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从学生时代直到今天,我一直都非常勤奋。另外一点就是,不能太死板。当你去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有很多方法可以尝试,其中一些方法必定比其他的更有效,所以你面对问题时应该多想办法,这对你最终解决问题将有很大帮助。再有就是对其他领域里的情况也应该去了解,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也许那就与你的研究有关。每个人有各自做事的方式,对此不一定有统一的答案。但对我而言,对很多奇怪现象的及时了解,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的研究。还有要多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解决问题,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技术”。我就让学生多学物理和数学,当他们需要这方面“技术”时直接就可以运用了。喜欢你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问马库斯喜欢什么?
马:追求智慧、喜欢读书、解决困惑、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这都是我喜欢的,并愿与所有喜欢在生命中追求挑战的人共勉。不过科学家的生活并不仅仅有科学,家庭、音乐、历史、运动、友谊和旅行都将丰富一个人的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挑战,我愿你们和我一样乐于接受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