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学• 科研• 服务>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谢小庆:如何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5-12

 

  即使是上海这样在中国属于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及新加坡和韩国,也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4年4月2日,人民网报道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当天公布的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问题解决”测试的结果。PISA是今天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教育发展评估项目。

  在OECD 4月2日公布的2012年PISA测试问题解决方面的测试结果,在参加测试的44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排名第1,日本第3,上海第6。

  在OECD报告中,包含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深度分析结果,包括:

  1.在完成那些熟悉的、常规的、知识获得性任务方面,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上海、香港、台北、澳门等6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成领先的第一梯队。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高于平均水平,形成第二梯队。

  2.在完成那些陌生的、灵活的、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方面,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爱尔兰、英格兰、巴西等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高于平均水平。中国上海、香港、台北、澳门和斯洛伐克、黑山、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则低于平均水平。

  3.如果根据PISA测试中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学科的成绩来预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表现。如果按照与期望值的差距排名,排在倒数第1至倒数第5的国家和地区是:保加利亚、上海、波兰、阿联酋和匈牙利。就是说,相对于具有同等知识掌握水平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

  在2013年12月3日OECD公布的2012年PISA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测试结果中,上海包揽了全部三项的第一。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上海的绝对分数位居第6,相对排名则为倒数第2。

  这两条互相关联的消息,值得我们关注,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上海,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即使是上海这样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不及新加坡和韩国,也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今日中国,上上下下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转变经济结构”。雾霾消散,蓝天再现,河水变清,全要寄希望于“转变经济结构”。没有人才,“转变经济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所谓“钱学森之问”,是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了对“钱学森之问”作出回答,为了培养出“转变经济结构”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在发展青少年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下力气。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提倡自主学习。今天,我们需要把学生从课堂上的“配角”变成“主角”,把曾经是主角的“教师”变成课堂上的“助学”。

  “助学”所关注的不是如何把学生训练成能把“台词”背得很多很好的演员,而是如何帮助学生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何帮助学生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成为编剧。“助学”懂得,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试错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助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可以把像工厂生产标准化产品一样生产统一规格的毕业生的过程,变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过程。

  第二,发展审辩式思维能力。在2012年PISA的问题解决测试中,新加坡名列第一,这与新加坡注重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有关。问题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审辩式思维。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具有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伴随网络的发展,获取某种特定知识越来越容易。以往,为了查找某一个资料,我们可能要在图书馆中寻找许多天。现在借助移动互联和搜索引擎,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

  今天,重要的已经不是对特定知识的记忆,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特定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思维既包含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也包含对价值多元的理解。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善于超越自我中心的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审视。

  他们不轻易相信所谓的“科学真理”,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普世价值”,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普遍人性”。他们不相信唯一的正确答案,不迷信自己关于“大象”的个人经验。他们可以理解,对于复杂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常常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对于一个理论、一个观点、一个命题的论证,不是一个可能立即得到答案的实验室研究,不是一场可以决出胜负的球赛。

  他们理解,一个新理论、新观点被接受,一个旧理论、旧观点被放弃,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完全将自己的论辩对手说服的情况很少,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将所有的论辩对手说服的情况也很少。

  第三,逐步取消统一的教科书。孩子们拥有不同的性别、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智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绝不是一本教科书可以满足的,绝不是“标准套餐”可以满足的。

  统一教科书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我们需要逐步改变全班、全校、全省、甚至全国使用统一教科书的局面,改变由教师、学校领导、教育局领导、甚至是教育部领导来为学生选择教材的局面。教材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兴趣,在“助学”精心挑选和推荐的书目中为自己选择教材。

  为了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需要下力气改变学校中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陈旧的学习方法,不再把儿童的学习过程理解为一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真理”的过程,不再把学习过程理解为一个老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真理”的过程。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的怀疑精神,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倡导审辩式论证,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