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家• 名师• 团队>有关项目• 实践经验 > 正文
龚克:所有学科老师都要提高中华文化修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7-8

央广网天津6月21日消息 今天上午,来自北大、清华、南开、人大、复旦、浙大、南大、武大、中山等40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齐聚南开参加“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教育中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大学里讲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开门课,更不是为了写篇文章,甚至不是为了办一个学科。”出席论坛开幕式的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文化教育根本目是要从立德树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培养中华民族的一代新人。

  “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要提高中华文化的修养,提高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龚克觉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里的渗透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杨光明教授是唯一一位作大会发言的理科教师。他向大家介绍化学与文化的联系:《天工开物》里面的化学记录,于谦《石灰吟》、杜甫《客从》等古诗中描写的关于碳酸钙的化学反应,“百炼成钢、信口雌黄、争风吃醋、炉火纯青”等蕴含着对物质化学性质、化学现象表述的成语……杨光明认为,在专业教学中,巧妙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表现,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发扬,也能起到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作用,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前来参会的教育部原副部长、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对这种学科文化培养模式表示认可。他表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非常重要,而高等教育更多的是文化属性。“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适应。”

  龚克也认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教育来讲,这将是一个很深刻很深远的话题。用他的话来说,“这不是一个赶时髦的会。”

  龚克告诉大家,南开在起草倡议的时候,“把中华文化在全体大学教师里的再学习和文化修养放在第一位” 。他坦言作为教育管理者,很害怕“一重视就加一门必修课,这从学生的角度想未必效果好。”

  “学生作为文化教育的主体,要有认知,有认同,才能有全面人格的培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弛说,“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反省、选择、萃取,以及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资源背景之下,如何关照这个传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5000年的发展,大浪淘沙,时代不断前进,世界上先进的东西不断地融合。但是,有一些糟粕也在进来。”龚克希望与会者能好好讨论到底什么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无闲月,六月人倍忙。”天津市文联主席、南开大学教授、论坛主持人陈洪为大家的热情所感动。他建议这个论坛能够一年年办下去,让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交流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情况、各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作用方面的经验特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之中的途径方法。

  “南开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陈洪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