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女大学生遇害悲剧触动中国高校完善“开学第一课”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9-3

   “不坐黑车;不与陌生人拼车;记下车牌号;坐司机后面位置;夜间记得开窗,随时注意行车路线;不要暴露自己手机是否有电;不要上无牌无照或者看起来就车况不良的车。”大一女学生张碧泉9月1日从合肥火车站下车,刚坐上接新生的校车就接受了随车交警上的“开学第一课”。

  “过去也上过‘开学课’,基本都是学习学生守则、校规校纪,或者是思品教育,也有安排军训的,却很少有教学生们防止上当受骗、学会自我保护这样的课程。交警传授的一些方法对于一个人在外地的我来说,非常实用,很受益。”张碧泉说。

  安徽省城合肥连日来迎来大批返校大学生和大一新生,合肥交警部门来到车站和高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经开区交警大队民警介绍,他们辖区的大学城内有十万大学生,“新生从火车站登上校车,我们就在途中为他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在刚刚过去的8月,中国发生4起女大学生遭遇劫持、绑架、失踪甚至被谋杀的悲剧,还有一位东北女大学生在安徽失联十多日,媒体一直在跟踪关注。

  舆论指出,这些女孩遭遇歹徒侵害,暴露出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一些地方治安疏漏突出、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和跟踪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安全教育的缺席让人警醒。

  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范和生分析这些案例说,搭乘完全没有保障的黑车,轻信或跟随陌生人,没有预留防卫举措……如果女孩们警惕性高一点,哪怕在一个环节上有防范,也许有的悲剧就能够避免。

  “从小学到大学,中国家长和学校将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文化课上,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弱,很少具备安全知识。即便有的孩子想要了解自我防卫的知识,也很难找到科学合理的教材及示范。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变。”他说。

  接连发生的女大学生遇害悲剧已经让中国社会联动起来,积极从9月的“开学第一课”开始,完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校外的黑车,你千万别坐,晚上一个人别去偏远的地方。”“衣服别穿得太暴露,给别人以遐想,也别轻易露富。”……9月1日南京财经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公共管理学院“开学第一课”开门见山地从安全出行与性防范方面给予新生指引。

  万一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呢?“保卫处的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镇静,不要慌。一是要赶快观察周围环境,尽快到人密集的地方去。如果遇到威胁,那就大方地把钱物给对方,先保护自己的生命。万一身体受到了侵害,也别当场说‘你等着,我会报警的’,而要冷静,不要激怒对方。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关键。”一位女生听完课后说。

  成都市部分学校开学第一课也是“生命安全课”,不搬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出“拳脚”动真格――在安保人员和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演练格斗与反制技能。

  范和生指出,给孩子们补上“防骗课”、“安全课”,除了公安、学校、家长积极参与之外,工商、质监、法院、街道等部门也可以联合起来,各尽所能,给学生们上课或进行街头宣传。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辨识能力,教会他们避免消费纠纷、识别骗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效防止被骗,安全、安心地投入到新学期中去。(记者蔡敏)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