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课程• 教材• 方法
实验• 实训• 实践
专家• 名师• 团队
教学• 科研• 服务
组织• 培训• 网站
专业学术信息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材• 方法>重要动向 > 正文
慕课平台课程助教紧缺 拟联合高校引入第三方机构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9-18

     复旦大学今年将在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上再推两门中文课程——宗教学研究课程和微电影创作课程,而未来的课程社区希望能够引进第三方平台来运营,以解决目前中国高校发展大规模在线教育课程中遭遇的人手不足问题。记者昨天获悉,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利于国内各高校通过MOOC(慕课)平台推动高校之间的课程学分互认。

  据Coursera中国区推广负责人伊莱·比尔德纳介绍,目前中国是除美国外拥有最多学习者的国家。数据显示,全球每新增8个学习者有一个来自中国。而Coursera自去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学习者从13万人迅速增加到今年的65万人。

  目前各高校在线课程遭遇的瓶颈之一,就是课程社区的维护。以复旦大学今年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首门课程《大数据与信息传播》为例,课程注册者达到2.6万多人,来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但最终顺利完成的只有500多人。仅仅为了保证这500人的学习质量,课程配备了13名助教。“如果每门课都这样操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影响。”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蒋玉龙教授说,“如果这门课程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去维护,或者每门课都需要10多名甚至更多的助教,还会有多少教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呢?”

  目前Coursera等相对成熟的MOOC运营商,主要是通过征集已经上过这门课的优秀学生来担任课程助教,但中国这一群体规模太小,不足以承担这样的工作。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