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警方为新生解读校园治安案件
北大保卫部副部长窦书霞为新生讲授校园安全注意事项、北科大在军训期间对新生进行宿舍安全教育……而在北大医学部的新生安全教育讲堂上,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高校治安管理处的负责人作为主讲嘉宾被邀请到讲台上,直接以实际的诈骗、入室盗窃、扒窃等案例分析和今年以来海淀区20多所高校的治安警情数据为新生重点解读高校最为多发的治安案件。
观察
第一课内容五花八门
最传统:讲校史
对于不少新生来说,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多从高考报名开始,对学校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少高校都会将有关校史的讲座放在新生入学教育之中。
从北京大学诞生开始,以京师大学堂、民国时期、五四运动、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等几个历史节点为线,结合百年来北大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中作出的贡献,详细介绍北大的发展历程……9月9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肖东发教授为新生讲授了北大历史,帮助新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大。9月13日、14日,北大校史馆还特设新生专场,推出《书生本色 学者风范》系列展览之《梁漱溟先生生平图片展》,两天时间共接待了近30个院系的2200余名本科生参观。
最新鲜:讲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根本。今年9月8日,北大校医院保健科主任赵杰强给新生作了“常见传染病防控”的专题讲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工部也首次在研究生的入学教育中加入了心理健康的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和心理素质培训中心老师宋京晶则专门在研究生的新生入学教育中,作了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报告,从学业、职业和事业三方面讲解了一些近年来常见的心理上的弱点,重点分析了研究生平时应注意人际交往问题,还现场测试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状态,并给出如何调整压力的方法和建议。
最实用:讲专业
大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是不少新生在入学时感到最迷茫的问题之一,也是各个高校历年来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在今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从职业目标、知识内容、时间分配及学习方式四大方面为学生介绍医学教育和各专业的特点。
除了请老师以讲堂的形式笼统地向新生介绍专业并答疑解惑之外,实验室、研究所等各类上课地点的实地参观也是入学教育的项目之一。北大医学部的新生会参观陈列着一个个标本和老校长遗骨的解剖陈列室;北科大计划开放研究实验室给本科生参观,而了解学院的各个研究机构也是北大艺术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最枯燥:讲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的新生可以在该校原创话剧《茅以升》中感受大师风采,外经贸大学的新生可以听校长讲讲对于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规划建议,但对于许多新生而言,“大学第一课”多是全体新生坐在礼堂或者体育馆,听学校领导讲追求、讲理想、讲学校精神。
作为北京建筑大学今年刚入学的研究生,小刘直言,新生入学项目中最让他觉得无趣的就是各种校领导讲“学校精神”,“从小学到大学,每次新入学都要听一次,要有诚信、要有责任、要热爱学校……其实内容大都一样,很难打起精神听完。”
对话
希望学生参与感更强
北青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郭智荣,她表示,自己每年负责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今年已是第7年。
北青报:你们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是怎么安排的?有什么特色?
郭老师:首先还是需要让他们尽快地熟悉校园环境和新的学习节奏,会有相关的讲座和师生见面会、家长学生座谈会等。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更像是一个培养自觉和独立意识的地方。虽然有辅导员,像一两百号人的大院系,辅导员根本忙不过来。从前几年开始,我们学校会针对本科新生实施“学长计划”,从高年级中选择较优秀的男生女生,来帮助学弟学妹们。
北青报:你希望开学第一课达到什么目的?您提到现在的校园是以90后新生代群体为主,那么在注重群体生活的大学里,年轻的学生们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呢?
郭老师:这些年的学生工作,我们开展过各种入学教育活动,初衷是想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离学生更近一些。像这次大学生在人民大会堂睡着的新闻,我看了感到非常痛心,它也部分折射出我们学生在自身管理上的懈怠和懒散,参与意识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