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院校改革发展动态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网员单位信息 网员单位专区 高教改革发展专题集锦 高校改革发展成果展示

专业学术信息
教育学
农学
理学
哲学
法学
文学
医学
工学
历史学
管理学
经济学
艺术学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学术信息>理学 > 正文
如何科学认识雾霾天气?

     近年,雾霾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雾霾的“战争”已打响。雾霾到底是何方神圣?只有了解雾霾,才能战而胜之。请关注——

  成因何在?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以北京为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研究显示,2013年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目前中国已有25个城市开展了PM2.5的源解析工作。2014年6月底前,最早参与研究的京津冀地区将得到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结果。到2014年年底,全国三个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要完成PM2.5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解析结果将向公众公布。

  危害几何?

  空气污染会增加人们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其中PM2.5对于人体的危害尤为受人关注。很多国家的卫生部门都呼吁人们在雾霾天气加强防护意识。

  大气悬浮颗粒物粒径越小,颗粒物就越容易在呼吸道中沉积下来,而PM2.5,特别是PM0.5,即粒径小于0.5微米的颗粒物则可以在呼吸管道中畅行一直进入到肺泡中,甚至突破血气屏障进入心血管系统,引发疾病。老年人群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2013年7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环境研究通讯》杂志上报告称,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导致200多万人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大气中PM2.5等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损害人体肺部,导致肺癌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如何治理?

  上世纪初,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曾频繁遭到雾霾天气袭击。这些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从污染源头入手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英国50多年前出台了《清洁空气法》,规定冬季集中供暖,推广使用电力和天然气,并首次划定“烟尘控制区”,该区域内城镇禁止直接烧煤。伦敦还关停或迁出了大型的火电厂。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让伦敦摘掉了“雾都”的称号。

  美国上世纪中期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控制法律,其中1990年开始实施的《洁净空气法》修正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规定更加严格。

  日本的《大气污染防止法》限制工厂的生产活动和建筑物拆除时产生的煤烟、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粉尘的排放,制定汽车尾气排放限值标准等。

  除了通过立法从污染源头加强治理外,还可借助科技力量监测和预报雾霾。据悉,中国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研究已经启动,该研究以曾获全球最快之称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支撑平台,致力于实现全国、区域、城市联动的雾霾预报与预警。有专家表示,治理雾霾任重道远,需多管齐下。

  影响多大?

  近年来,“越境污染”一词被屡屡提及,韩国和日本一些媒体将当地出现的污染天气归咎于中国,但后来均被自证和中国无关。

  日本媒体曾将PM2.5微粒污染与中国联系在一起,声称这些微粒是从中国飘来的。日本气象厅后来确认,日本关东和东海地区PM2.5浓度一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是樱岛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此外,日本千叶县政府也承认,当地一度检出PM2.5浓度较高是当地气象条件造成的,认为污染物“从中国飞来的可能性很低”。

  针对部分日韩媒体的不实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认为,由于雾霾和沙尘受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系统影响,不能简单地将日本和韩国遭遇的雾霾或沙尘定义为“中国制造”。

  中国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认为,灰霾通常在静稳天气条件下产生,如果能扩散得很远,就不存在灰霾现象了,关于空气污染远距离输送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中日韩研究人员一直在合作进行相关研究。

  虽然关于中国雾霾漂洋过海到日韩的说法尚无足够的科学依据,但是同为东亚邻邦,中日韩在合作治理空气污染等问题上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在环境问题上,东亚国家应该携手合作,这已成为共识并正在付诸行动。

  (综合新华社记者 华义 林小春 刘石磊 郭爽 蓝建中报道)

分享到:
联系我们——网站公告——官方微博——作风建设监督信箱
高教改革与发展网 Copyright@2023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4045008号-1